阳光资讯

他偷来温饱,却给了孩子最“贵”的东西 ——心理咨询师看父亲功能

发布时间:2025-07-04 17:38:24 阅读:4次

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是一部带有价值冲击的电影。观影过程就像心被泡在温热的盐水里,又暖又涩。尤其是父亲“治”和男孩“祥太”的互动,让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久久不能平静。抛却道德困境,聊聊父亲在孩子成长中,那些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偷”来的安全感:父亲是安全基地的建造者

 

祥太原生家庭破碎,内心充满不信任和疏离。治是一个笨拙的小偷,连正经工作都没有。但他对待祥太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只有小心翼翼的呵护和“我们一起活下去”的坚定。

 

咨询师视角 (依恋理论):即使住在破屋,即使行为边缘,当祥太害怕、生病、闯祸时,治永远在那里。治给祥太的,是稀缺的“归属感”。他抱着发烧的祥太去看“海”(其实是远处的灯光),笨拙地安慰;祥太偷东西被抓,治的第一反应是拼命奔跑寻找。这份“无论如何我都在”的稳定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基本信任的基石。

 

二、规则与认同:父亲是价值观的引路人

 

治教祥太“偷窃技巧”,这无疑是错的。但电影的精妙在于,它展现了更复杂的层面。

 

咨询师视角 (社会学习 & 内化):父亲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学习社会规则、性别角色和价值观的关键榜样。治的规则是扭曲的生存法则(商店里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但他也传递了“家”的规则——保护弱小(收留树里)、分享食物(唯一可乐给祥太)、共担责任。祥太对偷窃产生质疑,恰恰是内化了治无意中流露的善良和对“家”的责任感。当祥太最后故意被抓,打破了治的“规则”,却继承了治想保护“家人”的核心价值。

 

三、看见的力量:父亲是孩子自我的镜子

 

祥太一直怀疑自己是被诱拐的。治没有否认,而是笨拙地表达:“是我们选择了你… 就像你选择了我们。” 海边那场戏,治轻声问出祥太一直想问却不敢问的:“他们… 是打算抛弃你了吗?” 然后笨拙地抱住他。

 

咨询师视角 (镜映 & 共情):父亲的重要功能是“镜映”——看见孩子的情绪、想法和存在本身,并给予恰当的回应。治的“看见”并不完美,甚至带着自己的伤痛,但他努力去理解祥太的困惑、愤怒和不安。当孩子的内心世界被父亲“看见”并确认,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发展出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自尊。治那句关于“选择”的话,虽然简单,却给了祥太一个关于“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的、带有温度的解释,这比空洞的安慰有力得多。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