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资讯

强迫症,一种被误解的完美主义……

发布时间:2025-08-16 10:16:55 阅读:2次

一个男孩在路砖上跳跃行走,但不同寻常的是,他的每一步,似乎都有特定的安排,格外小心翼翼。

 

这是7分钟短片《Dix》中开头的画面,以一位强迫症患者的视角展开故事,主人公马克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外出时必须走自己指定的砖块,并从110,从第10步开始,他将陷入恐怖的臆想,世界会将他撕成碎片。


或许有人会说: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强迫的小习惯,没有强调这是个精神障碍的必要吧?
但强迫症真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病理性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概念。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行为没必要但无法摆脱,为此而感到焦虑、痛苦。

 

除此以外强迫症还有几个重要特点:这些观念或行为一定是不必要的或者特别浪费时间的;对生活或者社会功能造成损害;对于有自知力的个体会感到很痛苦想要摆脱。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我们可以给出强迫症的四点诊断标准以供参考:

 

存在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强迫观念:反复而持续的想法、冲动或表象,因没有必要而为大部分人招来痛苦;患者试图压抑此类观念,或试图用其他想法、行为(如强迫行为)抵消。

 

强迫行为:重复行为(洗手、排序、检查等)或精神活动(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等),行为有严格的规则,是为了减少痛苦及避免可怕情境,但避免的事件明显是不现实的。

 

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药品)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不能用其他的精神障碍更好地解释(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过度担心,抑郁症中的内疚性思维反刍等)。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会觉得自己做事的一些设定是没必要的,是带来痛苦的,想摆脱这种安排。比如洗澡一定要从头洗到脚,如果洗到一半水溅到头,就要从头再洗一遍;一定是用特定的笔和纸才能写字,一个字要重复描几遍,等等。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出现短暂的强迫表现或者类强迫表现。比如刚下楼就担心自己没有锁门要重新上楼确定,或者反复回想发生过的事情(某个尴尬的瞬间、觉得自己没发挥好的瞬间等等)。


这些都谈不上是强迫症,只是一种短暂的观念或行为,是很普遍的正常表现。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