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资讯

从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需要“七夕”?

发布时间:2025-08-30 10:52:28 阅读:6次

每年七夕,相信有不少有情人度过了完美的一天,也有些人会抱怨老夫老妻了还过七夕多麻烦,还有些人因为七夕礼物不满意、爱人的安排不顺心等等原因,抱怨好好的情人节变成了情人

 

那么过情人节这么麻烦,我们为什么还要过呢?是我们的需要还是商家的营销?今天,我们不从商家的营销角度,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需要七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三元素)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爱情包括了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维度。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和内在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是两个人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亦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

 

从爱情三角理论,就能看出爱情的不稳定性:要亲密,那需要保证定期的交流与见面,而这又会破坏激情。同时,承诺作为爱情中的理性成分也会一定程度上破坏激情。可以说,要维系一段完美的爱情,就像在三块磁铁中让小铁球保持平衡一样难。时间一久,热恋的激情慢慢褪去,双方彼此适应,就像左手碰右手,毫无激情可言。

 

因此,七夕这类情人节对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仪式感来表达对彼此的爱与重视,对抗对彼此的适应性。

 

《爱的艺术》中,佛洛姆将爱看成是需要训练的艺术。可以说,爱情关系中的仪式感,也是一种爱的训练,当训练熟能生巧,爱情自然能够保鲜。仪式感是相对于人的心理需求而催生的一种产物,对于调节人的情绪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是你在这场感情里投入的心思、精力和努力的表现形式,能够拉近情侣间的距离,提升爱情的甜蜜度,延长热恋期,并在情侣间构建起积极的依赖关系。

 

拉近伴侣关系

 

打造仪式感,就是在打造爱情中的小惊喜。对于创造仪式感的人来说,重视仪式感,并根据对方的特点准备仪式感,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真心,以及对这段爱情的重视。

 

根据自我验证理论(self-verification theory),人们希望得到和自己的形象、信念、情感相一致的反馈,从而保持并强化自我概念。因此,若是能够给予对方想要的仪式感,那么对于接受仪式感的一方来说,可以根据对方的仪式感体会到对方的用心,创造出美好的回忆,从而对这段感情产生积极的联想。而接受方的积极情绪也会反馈给打造仪式感的那方,从而获得正反馈,产生满足感,拉近彼此的关系。

 

提升爱情的安全感

 

很多人认为,仪式感就是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变得复杂的过程,却能提升爱情的安全感。按心理学或行为学范畴,仪式感其实是个人重复的系统化行为,能够给予自我暗示,克服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对仪式感的需求,骨子里是人类对控制力的渴望,希望以系统的重复的已经证明可以成功的庄重行动,进行自我暗示,克服焦虑不安,重现以往愉悦的情境。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候你不付出,对方未必能够感受到你的爱意,相比之下,在情人节准备的一个小小的仪式感,则是我们给爱情的一个肯定的仪式,把你这份爱落到实处,给予对方安全感。

 

在每一个情人节,都找个新的地方约会,既能增加相处的新鲜感,又能给对方期待与安全感。虽然只是情人节的一个仪式,但这个小小的仪式感,能让爱人在这剩下的三百多天里有东西可以回味,想到就开心。

 

构建积极的依赖

 

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

 

初级的需要,指的是生理及身体上的需要,而高层多次的需要,则是情绪、情感上的需要。给彼此带来爱与归属感正是爱人的作用,然而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里的细节里,重要节日更是我们对对方表达爱,让记忆深刻和幸福感倍增的时机。互相为对方做具有仪式感的事,就是在满足彼此爱和归属的需要。让爱与依赖,在一次次互相期待下一次惊喜中建立。

 

快餐式爱情盛行的年代,想要守住一寸真心,就要以真诚换取。

 

就如《小王子》中: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人生漫长,我们需要七夕这类的情人节给予自己仪式感,这是对生活与爱情的郑重,它提醒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和时刻,并从中感受到爱、希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