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高达5.2%”。这意味着,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正在经历焦虑症的困扰。
这个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真实的人——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沉默,因为有一个问题比症状本身更让人痛苦:“得了焦虑症,是不是很丢人?”
被误解的焦虑症:
“你就是想太多了。”
“坚强一点就好了。”
“别老给自己心理暗示。”
这些话,许多焦虑症患者都听过。在许多人眼中,焦虑症不是病,而是脆弱、矫情,甚至是为获取关注而演的戏。这种误解,让多少正在痛苦中挣扎的人闭上了嘴,藏起了自己的伤口。
焦虑症,不是你的错!
医学上,焦虑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它有明确的症状诊断标准:持续且过度的担忧、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它与遗传、大脑化学物质失衡、生活压力事件等多种因素相关。就像感冒会发烧,骨折会疼痛一样,焦虑症是身体和心理发出的警报。
你会因为骨折而感到羞耻吗?会因为发烧而觉得自己丢人吗?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因为焦虑症而自责呢?
隐藏的代价:
因为害怕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许多患者拒绝承认自己的状况,不敢就医,不敢告诉亲友。
小张,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焦虑症发作时不敢告诉同事,每次心悸手抖都躲进卫生间,假装无事发生。
李女士,担心家人不理解,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痛苦不堪。
这层羞耻感,成了康复路上最不必要的障碍。
勇敢面对,才是真正的坚强!
实际上,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求帮助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约翰·斯坦贝克曾说:“灵魂的伤口和身体的伤口一样,需要时间来愈合。”给予焦虑症患者理解和空间,就是给予他们愈合的机会。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请知道,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或治疗,是智慧的选择;告诉自己,这和得任何其他疾病一样,不是你的错;给自己时间,康复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请给予理解,而不是评判;给予支持,而不是说教;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拯救者。
看见,是改变的开始!
全球有数亿人受到焦虑症困扰,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与之相遇。只有当社会对焦虑症的理解加深,偏见才会减少。每一次勇敢的分享,每一次真诚的理解,都在让这个世界对心理困扰更加包容。
焦虑症不丢人,丢人的是那些对他人痛苦熟视无睹、妄加评判的眼神和话语。
今天,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包容的环境。因为看见真实,才是治愈的开始。你不必完美,也不必永远坚强。有时,承认自己的脆弱,恰恰是最大的勇气。
上一篇: 别让压抑的情绪,伤害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