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奕(化名)女 35岁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咨询师:孟怡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奕麦子肤色,发际线很靠后,大大的眼睛,一身职业装,说话时昂着头,透着傲气,但红红的眼眶则暴露了内心的委屈和不安。
(小)工作上,我拼成了“光杆司令”
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整夜整夜睡不着,心里发慌,感觉整个人都快被压垮了。我就像一栋看着还算完整的纸房子,风一吹就摇摇欲坠。我经常明明没做什么,却累得像跑了几公里,一步都不想动。
先从工作说起吧。我大学毕业后换了几家公司,都不太满意。为了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我咬紧牙关拼命考证,不光拿下本专业的,还跨专业考了注册会计师。后来总算凭实力进了现在的单位。
我工作一直很拼,别人不愿意加班,我加;别人不肯接的活,我接。领导也看到了我的努力,没多久就提拔我做了部门主管。
可主管也不是好当的,上面领导不停压任务、提要求,底下员工这个说干不了,那个说家里有事要请假。一开始我还体谅他们,把活儿都揽过来自己干,可后来发现,我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他们倒一个个躺平当咸鱼。
后来我改变方式,谁再跟我讨价还价,我就直接撂话:“别找理由,干不了你自己去找大领导说!”这招是管用,可人心也散了,现在他们看见我,眼神都是冷的。
部门任务本来就重,领导还不停加码,搞得我们天天加班。我和员工都憋着一肚子火,可我不敢发作。直到有一次开会,领导又点名批评我们部门,我实在忍不住当场爆发:“我们三天两头加班,没人说一句好,一出问题全怪我们!”
从那以后,领导见到我就黑着脸,爱搭不理的,还时不时给我穿小鞋。我现在上班特别憋屈,干得一点都不开心。
(小)家里没人理解我
孩子的事也让我特别累。我知道该对孩子多点耐心,可就是做不到。
他刚上小学,写作业总是不认真,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我让他擦掉重写,他还不乐意,越写越磨蹭,不是抠手指就是发呆,看得我忍不住想吼他。
他还特别爱看电视,一看就停不下来。让他睡觉不肯睡,早上喊起床又起不来,非要我发火才动弹,真是头疼。
每次我管孩子,老公总要插嘴:“孩子还小,别要求那么严。”我一听就火大:“响鼓还得重锤敲!我管孩子你插什么话?”
孩子也总拿他爸当挡箭牌:“爸爸就不会这样要求我。”听得我心里直冒火。
后来我下定决心不管他学习了,让老公去管。可我还是忍不住在旁边指手画脚。
我老公性格温和,对我也包容,当初我就是看上他这点才结婚的。他特别顾家,下班就做家务、辅导孩子,也没什么脾气。刚开始我觉得挺幸福,可时间越长越不对劲——他好像缺少点男人该有的阳刚气,有时候黏糊得像个小姑娘。我说单位要派我外出学习两个月,他眼眶立马就红了。当时我真是又气又无奈,这哪像个男人啊?感觉在这个家里,我反而像个男人,他倒成了女人。
工作上遇到不顺,我想跟他诉苦,他只会说:“你别往心里去,左耳进右耳出就行了。”
他根本不懂我,说了反而让我的心更堵得慌。
(小)我到哪儿都透不过气
我跟我妈的关系也让我很累。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对她有各种不满。
有一次家里的小狗病了,好几天没好好吃饭,她居然没发现。我一下子火了:“你退休在家没事干,就是吃吃喝喝,连狗都看不好吗?”
吼完看她委屈的样子,我又特别后悔。
其实我妈挺不容易的。我上小学时她就和我爸离婚了,为了我,她一直没再嫁。她总说我爸不上进、窝囊,我爸心里憋屈,经常喝酒,他一喝醉,俩人就吵架、打架。我还亲眼见过他们动手,所以到现在都特别怕人大喊大叫。我妈常红着眼睛对我说:“男人靠不住,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自强……”我也一直觉得她说得对。
爸妈离婚后,我再也没见过爸爸。我跟妈妈一起生活,但大部分时间是姥姥带我。姥姥不爱说话,只管我吃饱穿暖。那时候我特别孤单,总想搞点事情引起注意。我在学校里像个野小子,跟同学打架从不吃亏,我妈经常被叫到学校赔礼道歉,回家我就挨揍。
我心里委屈得要命,可家人不理解,反而说:“你妈不容易,你要听话。”这种话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可童年的那些经历,就像刻在心里的印记,怎么也抹不掉。我明白妈妈带大我很辛苦,也知道该对孩子有耐心、该看到老公的好,工作中不要带情绪。可我不知道怎么了,不管在哪儿都觉得透不过气。我拼命控制自己,却总在某个瞬间突然崩溃。我到底是怎么了?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蒋庆伟,有趣、有才、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洛阳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专注心理咨询16年,积累成功个案1.8万个。
本期案例主人公奕说自己的生活像座“纸房子”,风一吹就晃——其实这房子的“病变图纸”,早藏在她童年和妈妈的相处里。
从客体关系理论看,人最初的“自我认知”,都是从“别人怎么对我”里学来的。奕的妈妈离婚后总说“男人靠不住,女孩要自立”,这话像颗种子,让她从小就认定“只有自己拼,才不会房塌”。妈妈虽然辛苦带她却没给她多少温柔,姥姥也是只管温饱却不怎么跟她交流,没人教她“软弱也没关系”“求助不丢人”。所以她长大后在单位当“光杆司令”,明明累到扛不住,也不肯对下属松口——因为她心里的“客体模板”里,根本没有“有人能帮我”的选项。
再看奕婚后的家庭关系,其实是童年模式的“翻版”。她对老公不满,觉得他“没阳刚气”,本质是在找一个“能扛事的客体”——可妈妈当年把“男人靠不住”刻进她心里,所以哪怕老公温和顾家,她也总觉得不够;她对孩子没耐心,吼完又后悔,是在重复她自己小时候一犯错,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你要听话”,她没体验过“犯错也能被包容”,自然不知道怎么包容孩子。就像她妈妈当年一边辛苦一边暴躁,她也在“努力做好妈妈”和“忍不住发火”之间反复拉扯。她认为两者水火不容。
最扎心的是她对妈妈的矛盾:又怨又悔。她吼妈妈“连狗都看不好”,其实是在发泄心里的委屈——小时候妈妈没接住她的孤单,现在她把这份“没被满足的期待”,转嫁到了妈妈身上。可吼完又后悔,因为她知道妈妈不容易,这就是客体关系里的“分裂”:她没法把妈妈看成“既辛苦又有缺点”的完整的人,要么全怪,要么全心疼。
奕的“纸房子”不是真的弱,是她把“自立”当成了唯一的“承重墙”,忘了生活“心房子”还能有“梁和柱”——比如跟下属说句“这个我也没经验,咱们一起想办法”,跟老公说“我今天被领导骂了,想靠你一会儿”,跟孩子说“妈妈刚才吼你不对,我们一起改好不好”。
其实每个人的“心房子”都不是一开始就结实的,童年没打牢的地基,成年后可以慢慢夯实。奕已经能看见自己的“房子”在晃,这就是改变的开始——下次再觉得透不过气时,不妨试着对自己说:“我不用一直扛着,歇会儿也没关系。”
案例后续:奕在痛苦无奈之下开始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咨询,她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太幼稚了,太分裂了,世界本来就是多面的立体的,她却在追求纯粹的绝对,还把这些带到了职场中,所以把自己累得要死,还得罪了下属和领导。随着咨询的推进,她的工作变得轻松,和老公关系也和缓一些。关键是看到孩子磨砺她可以不生气了,她看到了久违的希望……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建于2007年,18年来专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团队30人,积累个案2万多个。作为洛阳市知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厌学、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及性心理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地址:洛龙区帝都国际城东区2号楼305室。
电话:63911995 18937996995
 
上一篇: 大好青春 我却越来越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