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资讯

关系中,破坏安全感的三种互动方式!

发布时间:2025-07-07 15:05:37 阅读:3次

当我们不能与伴侣建立安全联结时,通常代表关系陷入了三种基本的消极互动模式,学术界称之为魔鬼式对话

 

识别这些消极互动循环,修复彼此情感分离的时刻,并舍弃过去惯用却无效的处理方式,彼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和放松。

 

01“揪出坏蛋

 

含义:此时双方都认为问题不在我,而在你,于是形成一种相互指责的无解模式。

 

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两人会不断举出对方犯错的细节,为了证明这些细节的真实性以及分辨谁是过错方而争论不休。 虽然目的是自我保护,而主要行为却是互相攻击、声讨或责备。

 

如果双方没有意识到问题或没有建立稳固的关系,这种互动便会演化成习惯性反应。之后,只要其中一人流露出少许消极的态度,魔鬼式对话便被触发。瞬间引发情绪失控,让双方安全感顿失。

 

当我们感受到惊恐,我们会用各种方法夺回掌控感:把对方想得很坏,分分钟断联、以攻击对方来应对愤怒等等。

 

具体表现

 

揪出坏蛋

 

一旦陷入消极的互动模式,我们就会预期并等着它出现,甚至在认为它就要发生的时候,提早作出反应,而这么做的结果当然只会进一步强化这个模式。

 

于是,我们开始对关系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对方在我们眼中则成为冷漠无情、甚至是有人格缺陷的人。

 

一旦根深蒂固而变成习惯,便会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循环。你越攻击,于我而言你便越可怕,我越防着你,我的反击也越有力,如此一来一往地持续下去。

 

打破循环的秘诀就在于承认没有人是坏蛋而相互指责的模式本身才是罪魁祸首,身处其中的两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02“你追我逃

 

含义:一方不断要求,实则是抗议对方的疏远; 一方不断退缩,实则是抗议对方的批评。于是,两人都得不到满足,也接收不到对方抗议的信号,导致长期关系紧张。

 

回避的方法起初可能很管用,但渐成习惯,越来越难以敞开心扉、疏于回应他人,形成无意识的恶性循环。

 

攻击方的实质是在争取回应,希望重新获得彼此的联结、安慰和保证。而回避方那种木然、缺乏回应的行为,通常是沮丧、麻木、无助感与挫折感。然而伴侣能看见的只是没有情感的回应。

 

正是所谓的筑墙” ( Stonewalling )如果没有得到所爱之人的回应,人就会本能地感到愤怒并发起抗议。

 

具体表现

 

你追我逃

 

攻击方:感觉不被重视或珍惜;用生死来形容情感分离的感受;感觉孤单和不被接纳;在需要对方时感觉被抛弃或者无法依靠对方;渴望情感联结并因为对方的回应匮乏而感觉愤怒; 感觉爱人不过是个朋友或室友。

 

行为催促、拉扯、打击、攻击、批评、抱怨、施压、爆发、刺激、试图亲近及掌控。 

 

回避方:无助感和缺乏行动的信心;拒绝沟通或自我麻痹; 认定自己是个失败无能的伴侣;感觉被评价和不被接纳;否认关系存在问题,否定自己有依恋需求;避开对方的愤怒和否定; 运用理性分析来逃避情感交流;

 

行为:走开、关闭自己、麻痹、远离情绪、躲避、发呆、试着保持头脑冷静和解决问题。

 

03“一潭死水

 

含义:双方都已自我封闭,进入冷酷的防卫与否定状态中,切换到自我保护模式。

 

在上一模式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双方因为感到绝望而开始放弃,并将自己的情绪与需求深锁,只留下麻木与疏远。

 

为了逃避受伤与绝望而一再退缩,均试图表现出没有感觉、也没有期待的样子。

 

这个恶性循环的主要问题在于绝望感双方都认定问题已经无可挽回,因此本能反应便是逃避,是为了隐藏那个不可爱的自己。

 

当我们接收到情感出现问题的警报时,马上想关闭这些感受,并试图转移注意力。

 

在这种彼此疏远的过程中,逃避和冷漠就成为最终的结果,通常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具体表现

 

一潭死水

 

这通常由你追我逃发展而来的互动模式,一旦指责批评的那方放弃争取配偶的关注并开始沉默以对,便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这种互动持续下去,较为强势的一方就会哀悼这段感情,然后切断、离开。 

 

其中一人通常会描述自己如何纠缠对方,又如何抗议彼此缺乏联结,最后独自悲伤的过程,好像自己被冻结, 感受不到任何情绪。另一方由于向来选择弃权而深深陷入逃避的状态,试图否认两人之间情感分离的事实。

 

到了这个阶段,两人通常会相敬如宾,甚至会在生活实务上保持合作态度。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此时两人之问己经完全没有任何情感联结,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识别魔鬼式对话

 

当我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得不到伴侣的回应时,我们通常只靠两种方法保护自己并维持联结:一种是避免投入,即试着麻痹自己,压抑并否定自己的依恋需求另一种则是听从自己的焦虑,为获得对方的注意力与回应而抗争。

 

此时我们会如何反应,一部分取决于性格,但绝大部分则取决于自己在依恋关系中习得的经验。

 

此外,由于我们会从每一段新关系中学到不同的经验,所以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会固定不变。我们可能在某一段关系中是爱挑剔的那个人,而在另一段关系中却变为退缩的一方。

 

当我们不能与伴侣有安全联结的时候,通常会陷入三种基本的互动模式,称之为魔鬼式对话

 

掀出坏蛋:双方都认为问题在于对方,于是形成一种相互指责的无解模式。

 

你追我逃:一方攻击,不断提出要求; 另一方回避,不断退缩逃避。

 

一潭死水:双方都认定问题无可挽回,开始自我封闭,感到绝望并开始放弃。

 

第一,你必须要能看到这种互动模式,并且要退后一步从整体去看,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细节。比如,两人如何重复了这些互动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反映了两人的关系。

 

第二,两人都必须明白各自的行为会如何将对方扯进该互动模式中。比如,如果我攻击你,就等于刺激你进行防卫与辩解,无意中反倒使你很难敞开心扉回应我的感情。如果我保持冷漠并疏远你,就等于刺激你向我追讨并争取情感上的联结。

 

第三,魔鬼式对话的症结在于依恋情结,绝非逻辑分析或一般沟通技巧所能遏止。了解这些互动模式的本质,听见情感联结的呼吁,明白绝望感是如何转变成我拼命推他、戳他,用尽一切方法, 只为得到他的回应,或者我整个人封闭起来,只是不想再次听见自己的缺点以及我已经失去她的种种原因

 

第四,关注到每个疏离的时刻,就会明白真正的敌人是魔鬼式对话本身,而不是我们的伴侣。一旦两人开始站在同一战线, 真正的敌人其实是消极互动循环本身, 学习如何退到一旁,创造足够的安全感,进而恳谈彼此的情感依恋与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