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会问我:“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会说:"你少做一点干预就好。"
还有的父母说:“我发现我三岁的孩子特别爱画画,我该怎么培养他的美术天赋?”
我也会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就行。"
其实,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有时候不做比做更重要。
我们总是想于让孩子有进步,变得更优秀才行。但其实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当世界变好的时候,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更加苛刻。这会导致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世界没有变好。这个实验现象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前阵子,很多父母跟我聊天,说自己非常的焦虑,觉得孩子失败了,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以后的人生可能也是失败的。从而跟孩子产生矛盾,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不好,对去新的学校也非常抵触。但其实孩子的成绩还是很优秀的,只是没有进入父母所想的目标校而已。
在教育中,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应该追求优秀,培优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我们会为此做很多努力,比如: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找最好的老师等等。
但是,真的培优对教育的效果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大吗?未必。
很多时候,父母可能陷入了负面偏差。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后任主席、昆士兰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麦斯特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避坑”比“培优”更重要。
那我们为什么总是焦虑,总是要去给孩子报课,给孩子培优呢?其实很多时候是源于父母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来自于我们本能的趋利避害反应,我们大脑总是对“坏”消息比“好”消息更敏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生于忧患”等机警的状态,会让你觉得总需要提前做点什么才能不会出现坏的结果。
特别是自媒体时代,有着育儿焦虑的父母总是容易被坏消息吸引,就会想去做点什么缓解焦虑。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桑德拉发现: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关心就可以了,除此以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认为,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孩子就会越优秀。但是很多优秀的父母往往会告诉你:我们也没有做什么啊!事实是,差劲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到孩子,可是极其认真负责,也未必能够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抑郁焦虑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当孩子抑郁焦虑的时候,父母依然在问:我应该怎么培养孩子?我会和他们说,现在开始不要做什么,顺其自然地做一对父母就好。
不要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也不要对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先停下来,享受当下的陪伴生活就好。这可能颠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现在很多研究都发现:恶劣的环境会压制优秀的基因,但是反过来,生活在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力几乎完全取决于基因。
只要没有明显的坑和短板,你的努力对孩子的智力产生不了任何明显的影响。而且令人沮丧的是:你的努力培优,可能让孩子失去快乐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们总是被网络充斥的教育焦虑包围:时间很宝贵,你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就输了。但是这里面有个逻辑误区:如果,我都做到了孩子就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吗?孩子有弱科补习是可以的,孩子有兴趣的爱好,去投入也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一心抓孩子的学习,牺牲孩子的健康,运动,情感,社交等能力,那对孩子以后的负面影响就很大了。有时候“做”不如“不做”。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放平心态,以终为始。
想想当孩子成长为大人时,需要具备什么,我们再去看当下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也许对孩子会更好。
上一篇: 做孩子的情绪导师,6步法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