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资讯

学会“滑梯效应”,轻松告别拖延!

发布时间:2025-04-18 08:16:19 阅读:17次

什么是“滑梯效应”

 

滑梯效应是指:一旦开始做某件事,就很容易继续做下去,就像从滑梯上滑下来一样,一旦开始就很难中途停下。

 

根据2019年发表在《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行为启动后,往往会进入一种“自动巡航模式”。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参与者在完成第一个简单的任务后,接下来的任务完成率显著提高。这—现象被命为“启动——延续效应”,正是“滑梯效应”的科学基础。

 

一旦开始,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只是因为你从未真正开始。正如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在其研究中指出:“初始的微小行动会引发后续的连锁反应,从而推动任务的完成”。

 

1.降低开始难度

 

滑梯效应通过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使得开始的第―步变得非常简单,减少了开始时的心理阻力。一旦开始执行任务,滑梯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动力和惯性,使得继续任务变得更容易。

 

2.心理惯性的行成

 

一旦个体开始某项行为,心理惯性会促使他们继续下去,以避免改变带来的不适。通过设计逐步深入的一系列任务或者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持续进行中”的状态,从而难以停下来。

 

3.连锁反应的触发

 

滑梯效应的核心在于连锁反应。一旦开始某个行为,它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相关的行为或想法,这些行为和想法又进一步强化了原始行为。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会带来成就感,激发继续行动的动力,这种反应使得行为一旦开始,就难以被打断。

 

4.情感与认知的驱动

 

情感和认知在滑梯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个体对某项任务或行为产生积极的情感或认知时,他们更有可能继续下去。滑梯效应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任务或行为,激发个体的积极情感和认知,从而推动他们持续进行。

 

如何运用“滑梯效应”

 

1.设定微小目标,避免压力

 

滑梯效应的关键在于启动的力量。不要试图一次性完成巨大的任务,而是从最微小的步骤开始。例如,如果你想写一本书,不要直接坐在电脑前开始打字,而是先打开文档,或者写下第一句话。

 

2.设定五分钟启动计划

 

当你面对一项任务时,即使感到畏惧或不情愿,也要尝试先行动五分钟。这个小小的开始可以触发一种心理机制,即人们倾向于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

 

3.奖励机制,激活“愉悦回路”

 

每当你顺利完成一个微小步骤,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会激活大脑的“愉悦回路”,从而增强行动的动力。正如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 Skinner)所言:“奖励强化行为,而惩罚削弱行为。”

 

4.借助环境,减少阻力

 

环境对行为的启动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如果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把书放在床头,而不是藏在书架的角落。这样,当你躺在床上时,随手拿起书就能开始阅读,阻力几乎为零。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