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里手机、平板电脑让很多职场人在“朝九晚五”外的工作时间也处于待命状态,一个电话老板随时能找到你,微信群里同事讨论随时让你进入工作状态。在度假期间,只要手机接到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得立刻付诸行动,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在悄无声息中被工作的“骚扰信息”侵蚀了。
“24小时待命”增加了额外的工作时间,带来了健康问题。经常在家收工作邮件或周末接老板电话等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各方面的疾病。电脑和智能电话随处可用,使得员工工作时间增加。
上面所说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应激状态,指的是人们通常所感受到的紧张或压力。医学心理学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突发事件或环境刺激下通过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应激状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方面:
多见于焦虑、抑郁者,表现为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者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及对一切失去兴趣,也可以表现为易激惹或易发怒。
患者出现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等突出症状,但检查又未发现躯体疾病。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难以集中注意,警觉过高,出现过分的惊吓反应。
1.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成功,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这样会增强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卑的感觉。
2.参加户外运动,听轻音乐等愉悦的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能消除焦虑,还能提高工作业绩。
3.合理的情绪宣泄。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痛苦,也可以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服务。
4.要勇于面对现实,尽可能去解决问题。
5.要试着和大家一起分担。让他人一起分担的话,每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就将减少,这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也是在应激状态下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一种好的方法。
6.多和亲人朋友在一起。因为应激事件会让人产生无助感,会感到恐惧与担忧,感受不到温暖。多与亲人在一起,会有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和无助感。
7.保持生理上的健康。保证健康饮食,以提高身体素质。只有良好的生理基础才能战胜疾病,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上一篇: 婚姻心理|这份关系是否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