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

他们只要求我优秀,却漠视我内心的伤痛

发布时间:2025-03-09 09:16:39 阅读:53次

倾诉人:潇(化名)  15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咨询师:孟怡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脸很瘦,白得没有血色;她个子瘦高,穿着宽大的休闲卫衣,显得衣服空荡荡的。她一张嘴说话就哽咽了,似乎有满满的委屈急于倾吐。

 

我是一个孤单女孩

 

我从小到大一直很孤单。我记忆中,我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很有限

 

妈妈经营着一个店铺,非常忙,常常天不亮就走了,我睡着了她才回家。有时,我很想跟妈妈在一起,感受她身上温暖的气息,我等啊等,眼巴巴地瞅着大门,即便瞌睡也扛着不睡,好不容易等妈妈回家,我的心像开了花一般,妈妈的反应让我格外失落,她没有给我一个温暖的笑,反而劈头盖脸训斥我:“都十点多了,你怎么还不睡觉?小心明天迟到了。”

 

失望多了,我不再等妈妈,只有姥姥陪伴我。姥姥除了照顾我的日常,总会絮絮叨叨地教育我:“你要懂事、听话,你妈不容易,别什么事都跟你妈说,让她操心。”

 

我知道,在我刚出生不久,爸妈就离婚了为了生计,妈妈总是沉浸在忙碌的世界里,无暇顾及我爸爸去了外地,一两年可能会出现一次。即便父女相见的时光如此之少,爸爸还常常食言。“我工作太忙了,脱不开身,下来再找时间见面吧。”他总是说到做不到,让我很气恼,我觉得他一点也不在乎我。

 

很羡慕同学放学有爸妈接,假期有他们陪伴,我总是孤零零的

 

学习的快乐荡然无存

 

好在学习能给我带来许多快乐。小学阶段,我被送进一所寄宿制学校,虽然与家人不经常在一起,会感到落寞,但我整体上还是比较快乐的。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班主任很看重我,每每听到班主任的表扬或者看到她赞赏的目光,我就充满了愉悦和力量。班主任还让我当班长学习委员,同学们这个来找我解决问题,那个让我检查作业,他们都围着我转,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受欢迎被重视的人。

 

忽然有一天,我对学校的感受跟之前不一样了。

 

有一次双休日返校,我把一项作业忘带了。偏偏老师检查时查到了我。我解释说忘带了,老师用质疑的眼神打量着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没写就是没写,用不着用谎言掩盖,学习态度不端正,怪不得成绩在下滑……”我委屈得眼泪哗哗地流却无法辩驳。我上次考试成绩确实下滑了,下降到班级第八名,但那是我偶尔的一次,老师居然就怀疑我学习态度不端正。

 

自此,我对老师有了抵触情绪,一看见就很讨厌。我对自己也产生了质疑——我真的是那种成绩不好的学生吗?我觉得同学们都在看我的笑话。


微信图片_20250309091807.png

 

我心情灰暗却无人理解

 

这件事发生不久,老师在班里宣布:“以后咱班的班长、学习委员等大家轮流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老师不喜欢我,不想让我当班长,同学们也不再那么热情地围着我,我觉得我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学校生活变得那么难熬。我的心情简直可以用灰暗来形容,我时常拿圆规划自己的胳膊,身体的疼痛能让我内心的痛苦得以释放,但我怕被家人发现,只敢轻轻地划,疼但不至于出血。

 

我想我升初中换个环境可能就会好起来了,没想到我的心情更糟糕。学习压力增大,我的成绩已经下滑到十名之外,姥姥和妈妈都指责我,说我不努力。

 

我很委屈,跟妈妈说,我可能得了抑郁症,很不开心。妈妈却轻蔑地瞥了我一眼说:“全世界的人都得抑郁症,你都不可能得,你有什么好抑郁的?”妈妈这番话就像一个塞子,堵住了我倾吐内心痛苦的欲望。我孤独、无助、甚至想去死。

 

我为啥要活着

 

姥姥说,我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妈就活不下去。我妈要活不下去,姥姥也活不下去。她们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可我不优秀,不是她们想要的孩子,我为啥还要活着?

 

我想不明白,有时候像神经病一样对着空中想象的一个人说,我有多痛苦、迷茫。

 

到了初二,我有机会用手机,玩游戏时我结交了一个外地的朋友,她愿意倾听我,我的心情还好点,只是我们要上学,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处处跟我过不去,让我很难受。我妈跟班主任说了,班主任说把她调到另一个宿舍。我很高兴,可是我等来的消息是,我被调换了宿舍,这让我觉得太不公平了!

 

我妈说:“谁调换都一样,你只要学习好,到哪儿别人都尊重你。”我妈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学习不好,才不被老师看重?是啊,我学习不好,谁都可以不尊重我!我也想考好,但我一到考试,大脑就蒙圈,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想这样啊!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微信图片_20221119145038.jpg

蒋庆伟,有趣、有才、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洛阳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专注心理咨询16年,积累成功个案1.8万个。

 

潇的案例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内在心理图景,从心理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

 

1. 早期依恋创伤

 

潇的成长中母亲长期缺席,仅有的互动中充斥着否定(“训斥她不睡觉”)。这种情感忽视导致潇既渴望亲密又恐惧被拒绝。母亲的缺席导致潇无法内化一个稳定、温暖的母亲意象,难以建立安全的内部客体。

 

代际传递的压抑:姥姥的懂事教育强化了情感隔离(“别让妈妈操心”),暗示潇的需求是负担。这迫使潇将真实情感压抑到潜意识中,她通过“优秀”换取存在感,但内核是空洞的。

 

2. 自恋结构的脆弱性

 

学业成就=存在意义:潇在小学阶段通过成绩获得老师认可(“班级前三”“当班长”),这暂时填补了家庭中的情感匮乏。然而,她的自我价值完全依附于他人认可,缺乏内在稳定性。

 

自恋创伤的崩塌:老师当众质疑她“撒谎”事件成为关键转折点。这不仅是一次羞辱,更摧毁了她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成绩下滑=不被爱”)。此时,她将老师对自己的否定内化为自我否定(“我真的是差生吗?”),陷入抑郁与自我攻击。

 

3. 超我的暴力与自我攻击

 

家庭中“必须优秀”的要求被潇内化为严苛的超我,不断审判自己(“我不优秀,不该活着”)。母亲轻蔑的否认(“你不可能抑郁”)进一步强化这种压抑,情感表达被彻底堵死。

 

用圆规划手臂的行为是“自我惩罚”与“情感具象化”的双重表达:身体的疼痛既是对“失败自我”的惩罚,也将无法言说的心理痛苦转化为可控的生理体验(“疼但不出血”)。

 

4. 关系模式

 

网络朋友的倾听是潇对理想客体的投射——一个“全然接纳的倾听者”。但这种关系本质是过渡性的,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联结,反而凸显现实中的孤独。


微信图片_20250309091814.png

 

建议如下:

 

1. 提供矫正性情感体验

 

接受专业心理疏导, 咨询师需成为稳定、共情的客体,允许潇表达愤怒与悲伤而不被评价,逐步修复其基本信任感。

 

2. 心理建设——诠释潜意识冲突

 

探索优秀背后的恐惧(如“不优秀就会被抛弃”),联结当前情绪与早期创伤(如老师质疑事件触发母婴分离焦虑)。

 

3. 整合攻击性与哀悼丧失

 

帮助潇将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外化(如对母亲缺席的愤怒),完成对“理想父母”幻想的哀悼,接纳真实自我的局限性。

 

案例后续: 潇经过专业心理咨询,一段时间后情绪时间低落显著减少,自我感觉想法也没有那么极端了,对自己的评价也有改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一些优点。亲子关系也明显升温。学习成绩开始提升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建于2007年,18年来专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团队30人,积累个案2万多个。作为洛阳市知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厌学、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及性心理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地址:洛龙区帝都国际城东区2号楼305室。

电话:63911995 18937996995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