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

我是一片无根的浮萍

发布时间:2022-12-06 18:00:00 阅读:139次



●倾诉人:晶(化名) 女 24岁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心理咨询师:孟怡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晶皮肤白皙,眉目清秀。她说话时,虽脸上泛着笑意,但时不时发出长长的叹息。】


01

对未来很迷茫


我快要研究生毕业了,心乱成一团麻。我要写毕业论文,可静不下心来。我想毕业后考公务员,可是在大城市考还是回老家考,我犹豫不决——在大城市考,竞争很激烈,爸妈想让我回老家,如果我不听他们的,他们很可能以后不再管我;如果回老家,压力倒是不大,但在那个小县城待一辈子,日子一眼就能望到头。我很纠结。



前一阵子我跟男友分手了,我们已谈了三年恋爱。别人都说恋爱甜如蜜,我却没有这种感觉,找男友纯粹是因为太寂寞了,需要有个人陪我说说话。男友对我很好,可是有一次,我的一个刚结婚的好朋友向我哭诉,说她老公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婚后对她不好。我一听,立马对感情没了信心,向男友提出分手。男友很伤心,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我也很难过。不管男友值不值得信任,至少有人陪着我,分手后我孤孤单单,心里空落落的。我忍不住联系他,他虽然回应我,但总是冷冷的。


爸妈让我找一个有钱人嫁了,但我觉得有钱的男人不靠谱。可是我若按自己的标准找对象,万一看走眼了怎么办?我的几个表姐都很有想法,找的对象分别是博士、富二代、公务员,都挺不错的。我到底能找个什么样的?我心里没底儿。


微信图片_20240508151150.jpg


02

爸爸对我漠不关心


我总是莫名地懊恼,但又不知道该怨谁。最近听说前男友事业发展得不错,我有些生气,凭什么他过得比我好?我想去纠缠他,破坏他的生活。


我对爸妈也有怨气,他们让我感受不到温暖,但他们也不是完全不管我。


我小时候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是个很严厉的人,常骂我爸爸是废物,我要是做了什么让他不满意的事,也会被骂“小废物”。


爸爸是个医生,每天都忙忙碌碌地给病人看病。可我生病,他却不急不慌地说:“没事,多喝点儿热水。”我说我体检发现甲状腺指标异常,他说:“这有啥,多补充点海带就行了。”可我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有甲亢,不能吃海带。



听了医生的话,我特别生气,怀疑爸爸是怎么给别人看病的,更怀疑我是不是他的亲闺女。


还有一次,我下肢水肿,检查后发现尿蛋白超标,我告诉了爸爸,他不以为然地说:“就是普通的尿路感染,多喝水就行了。”一个月后去复查,医生吃惊地说:“你怎么拖了这么久才来?赶紧住院!”我被吓得心慌,爸爸却轻描淡写地说:“那就让你妈陪你去住院吧!”


我气得直想发火,他什么时候关心过我?他还拿不拿我当他闺女?




03

妈妈也对我心不在焉


妈妈陪我住院,更让我堵心。她总是心不在焉的,我说什么,她好像压根没在听。我说我心里很烦,她说,那是你没睡好觉;我说我想吃橘子,她买来了梨,说梨去火……


我让她别出去乱跑,她总是出去转,说在医院待着心里着急。她一会儿说让姑姑来陪我,一会儿说让小姨来陪我,我真想跟她大吵一架。


妈妈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小时候,她成天出去打工,不管我。弟弟上学后,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她因为想看电视,就让我替她去开家长会。她指使我去买菜,自己却串门聊天。



妈妈和爸爸互相指责对方不顾家,在我看来他们俩都一样。每次听到他们俩吵架,我就躲进屋里,心里非常难过。


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干什么都不行,即便取得了成绩也高兴不起来。前一阵子,我的论文参与评奖,我明知道我可能拿奖,但还是很紧张,担心自己落选。


最后,我如愿拿了奖,别人都祝贺我,我却高兴不起来。


我时而觉得内心很拥挤,一片混乱,理不出个头绪;时而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谁都不关心我,感觉自己就像一片无根的浮萍,没着没落的,很无助。


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了?我很惶恐。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本期案例中的主人公晶(化名)困惑、惶恐不安是为什么呢?在她的成长经历中,她一直感受不到爸妈的爱,她患病,向当医生的爸爸求助,爸爸轻描淡写就把她打发了,妈妈对她心不在焉,就算在医院陪护她,也是人在心不在。父母对孩子没有情感、没有耐心,孩子又怎能体会到爱呢?所以,当爱来临时,孩子自然不知道如何应对。


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小时候和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互动方式,就是长大后自己与自己相处或跟别人打交道的模板。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与我们互动历程的强烈影响。


如果孩子从小与体贴自己、善于沟通、夫妻关系和睦的父母在一起,就自然地内化了相对宽容、善于自我调节的内心模板。孩子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倾向于善意而主动地与人沟通,能有效处理误解和冲突。如果内化了糟糕的客体互动,则无意识地把不良的互动模式外化。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恨自己父母的某些做法,但在自己遇到问题时,又不由自主地复制父母处理方式的原因。


孩子长大后在寻找伴侣时,基于成长中的实际经历,作为女儿,往往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向理想的父母认同”。如父亲是聪明的、乐观的,女儿则想找个类似的阳光少年、学霸师兄;父亲若是权威严肃、责任心强的,女儿会找个不苟言笑、安心工作的。这是出于女儿对父亲的接纳与认可,觉得可以通过找到类似父亲的对象,从而过得像父母一般幸福。第二种是“拒绝像父母一样生活”,倾向于寻找父母不认同的人,以此试图避免重复父母糟糕的命运,但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父亲比较懦弱,女儿很可能希望找个强悍的,但是忽视了男方可能有急躁和暴力的倾向;父亲曾是花花公子,所以女儿要找个安分踏实的,可又忽视了男方可能固执无能、过于压抑自我。






所以,晶要摆脱内在的父母的消极影响,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增强自己内在的独立性,学会独立承担自己的焦虑、无能等感觉,学着从情绪上自我负责、自我接纳,勇敢面对独处的考验,才能减少对未来伴侣的过高要求。第二,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