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瑶(化名) 女 36岁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咨询师:孟怡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瑶皮肤白净,一头短发,身着通勤装,显得干净利落。她脸上带着笑,说话连珠炮似的,看不出有什么心理问题。实际上,她迷茫、痛苦,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只好求助心理咨询师。 最近我很头疼,要不要让女儿上幼儿园? 女儿今年4岁,才上了一年幼儿园,就搞得我筋疲力尽。她一去幼儿园,我就紧张焦虑,担心她在幼儿园被照顾得不好,尤其怕幼儿园加餐,给孩子们吃零食。 我不让女儿吃零食,有时别人给她零食,她可怜巴巴地看看我,我不点头,她不敢接。她很想吃糖,但我说一句“两周前你不是刚吃过”,她就低头不语了。 女儿吃零食容易上火,不是扁桃体发炎,就是鼻炎发作。一次,她吃了饼干、洋葱圈后扁桃体发炎,半夜烧到39℃以上,浑身抽搐。 我惊慌失措,给老公、妈妈打电话,又打120,冒着大雨把女儿送进医院。尽管医生一再安慰我,让我不用太担心,但我还是高度紧张。后来我看见零食就很警惕,坚决不让女儿吃。 女儿上幼儿园时,我再三叮嘱老师:“我的孩子容易生病,一发烧就抽搐,可吓人了。你们多留意点儿,让她多喝水,加餐的点心别让她吃……”听我这么一说,幼儿园老师小心翼翼的,女儿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给我打电话,吓得我没心思上班。 我不想让女儿上幼儿园,可是,女儿不上幼儿园,谁来照顾她?我要不要辞职?内心纠结使我疲惫不堪,但我又下不了决心。 我经常因为女儿请假或早退,同事们不理解,对我有看法。大家都铆足了劲儿竞争上岗,我却想辞职回家带孩子。 我觉得我特别适合做妈妈,看着可爱的女儿,我的心都化了,恨不得天天陪在她身边。我认为,孩子的健康是头等大事,我要是个全职妈妈,就不用送她上幼儿园,我会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她,不让她生病。 老公觉得我小题大做:“小孩子生病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她吃点零食怎么了?又不是毒药!”我却觉得他神经太大条,从冰箱里拿出酸奶,凉冰冰的,直接给女儿喝;女儿想吃方便面,他就给女儿吃,丝毫不考虑女儿的健康。我俩经常为此吵架。 他说我控制女儿到了神经的地步,早晚要把女儿毁了。想当年,妈妈为了我的健康,不让我吃雪糕,不让我吃辣条,不让我吃糖……我就不吃,现在不也好好的。 说到我妈,我是既爱又无奈。我对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跟我妈有关。 当年,差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我有信心考上大学。谁知,噩耗传来:爸爸因工伤去世! 爸爸生前所在的单位为了安抚我和妈妈,让我去上班。我想考大学,但妈妈执意让我去上班。她鼻涕一把泪一把:“上大学还不是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你爸用命给你换来这样一个机会,你不珍惜?”自从爸爸去世后,妈妈就天天躺在床上以泪洗面。我不忍心让她难过,只好违心地答应了。 我觉得妈妈很可怜,她已经失去爸爸了,我若再违逆她,她怎么活下去?所以,我特别照顾妈妈的感受。18岁时,有男孩追求我,妈妈反对,说我年龄太小,我就果断拒绝了男孩。后来再有人追求我,只要妈妈不点头,我就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我28岁时,妈妈说我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我才结婚。 我的老公是妈妈为我选的。我结婚那天,妈妈哭得很伤心,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好像结婚意味着我把妈妈抛弃了。婚后,我时常往妈妈那里跑。老公想要孩子,但我的心思都在妈妈身上,隔两三天不去看她,我就觉得对不住她。直到弟弟毕业后回到妈妈身边,我才要了孩子。那时,我已32岁了。 妈妈身体弱,血压高、血糖高,还有关节炎。有了女儿后,我更煎熬,女儿跟我妈一样身体弱,老生病。我真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跟铁打的一样结实,当爸妈的不用这么操心。 现在,女儿天天闹着不上幼儿园,我很迷茫、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瑶(化名)的问题在于,她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她很听妈妈的话,一切遵从妈妈的意愿。 从心理学角度看,瑶和妈妈基本处于共生关系模式。 在这种关系里,母亲的形象被瑶深深内化进自己的人格。她既是事实上的女儿,母亲在生活上控制她、照顾她,又是“情感上的母亲”,母亲依赖她,需要她的抚慰和照顾。 瑶扮演了一个可以满足孩子所有需求的“好妈妈”。同时,瑶总是卖惨,希望有人看到她的需求。 她在选择“孩子/自我”的角色时,心里会有个声音,指责她没尽到“好妈妈”的义务;扮演“母亲”角色后,她又觉得很委屈,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对于瑶的苦恼,有如下建议: 一、要清晰地觉察母女关系中不良的代际传递,觉察并反思在与母亲“共生”的状态中出现的烦恼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要反思这个结局与自己的处理方式的关系;若想走出这个困局,自己的主动权是什么。 二、坚定地打破母女之间的共生关系模式。要认识到想“抛弃”母亲、追求独立自主的合理性,及“为此深感内疚、认为自己应该被严惩”的不合理性。 一个人在成年后只有在心理上脱离与原生家庭的纠缠,真正独立起来,才能实现成长。 三、识别压抑—攻击的模式。瑶在潜意识层面对母亲有着难以察觉的不满,所以总担心女儿在幼儿园的生活。 瑶需要认识到,只有自己内心独立,女儿才能健康成长。否则,她会在潜意识里让女儿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女儿不能融入集体,最终离不开她。
上一篇: 我是一片无根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