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鸣(化名)男 14岁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鸣是个初二男生,长得瘦弱白净。他性格有点内向,说话时总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整个人看起来特别紧张。
(小)我的肚子老是不舒服
我从小肠胃就不好,吃多了、饭硬了、吃完饭马上喝汤了,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肚子疼。家里人没当回事儿,觉得我就是肠胃弱,没啥大事,每次都是跟学校请个假,带我去医院开点药,休息几天就好了。
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我的肠胃越来越不听话,动不动就拉肚子。特别是上午上课预备铃一响,我就开始紧张,肚子马上隐隐作痛,得赶紧往厕所跑。中午睡醒也经常肚子疼,非得吃几片健胃消食的药才能好受点。
在学校的时候,我几乎天天都要拉肚子。因为老跑厕所,上课总迟到,老师批评我,我又不好意思说原因。我书包里常备着健胃消食片和止疼药,可肚子疼的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有时候疼得我直冒冷汗,浑身发抖,那滋味简直要命。
因为总请假,我功课落下一大截。本来成绩就在下滑,现在更跟不上了。家里人都着急,我也着急,可就是没办法。
家人带我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医生说身体没啥毛病,可能是心理问题,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我也觉得可能是心理在作祟。
(小)压力一大,我就肚子疼
小学时,我过得还挺轻松的,学习不难,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名,我对自己挺有信心的。
上初中时,我本来能进重点班,可我妈说重点班压力太大。她说亲戚家有个孩子在重点班,后来得了抑郁症,劝我别去。听她这么一说,我也害怕了,担心自己适应不了。
但我爸说:“能上重点班为啥不上?有压力才有动力啊!”最后也不知道他俩怎么商量的,我还是进了重点班。
结果真像我妈说的那样,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学习科目突然变多,作业量翻倍,重点班还要赶进度提前学,我这门作业还没写完,那门作业又布置下来了,好多不会的题都没时间弄明白就要赶下一科。
老师管得还特别严,上课走神要挨批,多喝几口水也要挨批。中午吃饭跟打仗似的,吃完就得回教室背书;晚上熄灯后连厕所都不让上。我觉得这简直跟坐牢一样难受。
第一次月考我就考砸了,排到十多名。听到同学们说“我暑假都预习过了”“我暑假补过课了”,我才明白为啥跟别人有差距,心里更慌了。
我压力一大,肚子就开始疼。因为老拉肚子,上课总迟到挨批评。可奇怪的是,一回家就好多了。
我实在想不通,上学这么痛苦,为什么非要上学呢?
我鼓起勇气找班主任,说想转到普通班。老师劝我再坚持坚持,建议我改成走读,作业可以少做点。我勉强同意了,可是上课我还是集中不了注意力,看到其他同学都能按时交作业,我觉得特别丢脸。我的名次从年级前50掉到了300多,我感觉我彻底没希望了。
(小)在家我也不胜其烦
在家我也不轻松。爸妈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妈妈做好饭,爸爸不是嫌淡了就是嫌咸了。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整天不在家,我既要照顾你妈又要照顾孩子,你还挑三拣四……”爸爸反驳道:“我在外面也很辛苦,就是提个建议你就发火……”他俩唇枪舌战,我在旁边听着特别烦,真希望他们能消停会儿。我要是帮妈妈说话,爸爸就不高兴;要是向着爸爸,妈妈又要生气,我夹在中间特别难受。
妈妈还老让我传话:“去跟你爸说,今晚他想吃啥自己做!”“去跟你爸说,明天我不去你奶奶家了!”我烦都烦死了。
爸爸经常出差,他不在家时妈妈就把注意力全放我身上。我刚躺下她就说:“盖点东西别着凉。”我不想盖,她就说:“就是因为你老不盖才总肚子疼。”她坚持要给我盖个小毯子。
我觉得热把毯子掀开,她又给盖上,来来回回能折腾好几遍,让我不胜其烦。我看会儿手机,她盯着我说:“离远点看。”我刚挪远点,她又问:“你看什么呢?”我说看视频,她又纠正道:“视频不得仔细看才知道内容?你划那么快能看明白啥?”气得我把手机一摔:“你能不能别管我!”妈妈立马就炸了:“眼睛都近视了还这么看手机!我是你妈还不能管你了?”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我像被一张大网困住了,想挣脱却怎么也挣脱不开,活得特别痛苦。
点评:
本期案例主人公鸣的肚子疼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又令人困惑不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利用动力学客体关系理论给大家抽丝剥茧破解谜团。
客体关系理论说,我们心里藏着与父母互动的“关系模型”。它们决定“我”是谁、“他人”如何、“我和他”怎样相处。鸣的肚子疼,就是这套模型在高压下出现问题,身体替心灵扛下了说不出的痛。
线索一:学校“怪兽”拉响警报
重点班的高压与竞争,在鸣心里被塑造成一只冷酷、永不满足的“怪兽”。面对它,恐惧、焦虑、愤怒无处可去:不敢顶撞老师,追不上同学,羞于示弱。于是肠胃成了泄洪口——肚子疼等于“我要爆炸”。请假是身体帮他逃离,却陷入“请假—落后—更疼”的循环。
线索二:家庭铸就脆弱内核
1. 父母的战争模型
爸妈频繁争吵,把世界撕裂成对立战场。鸣被夹中间选边站,只能压抑自我、内化冲突,习得“我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无力感,并迁移到学习当中。
2. 妈妈的“爱之捆绑”
妈妈用过度关心填补婚姻焦虑:盖毯子、盯手机,表面是爱,实则是控制。鸣体验到的是牢笼与不信任。反抗即爆炸,爆炸即内疚,愤怒只能压回肚子,化作更尖锐的疼痛。
学校怪兽(压迫)、父母斗士(分裂)、妈妈茧房(吞噬)、心里无能的“我”,成为“困住鸣的大网”。持续挫败、失控、窒息,将自我价值碾压成“彻底没希望”。
修复五步法
1. 解码身体密电
把“肚子疼”翻译成情绪:“老师当众批评→我丢脸又愤怒→肚子就疼。”
2. 探查模型工厂
在心理咨询空间里,回看:
我眼中的自己、老师、妈妈长什么样? 这些形象如何由家庭战火与窒息之爱铸成?看见即疗愈的起点。
3. 重塑“内心妈妈”与边界
理解妈妈焦虑,但温柔坚定说“不”:“妈,我冷了会自己盖毯子,请相信我。”
4. 修补自我模型
咨询师做“镜子”:“你在这种环境仍想上学,本身就勇敢。” 在学习之外,帮鸣重建微小却真实的价值感:一次跑步、一首歌、一次被认真倾听。
5. 优化外部环境
学校方面:协商允许课间自由如厕;家庭方面:父母在孩子面前停火,营造低冲突、高稳定的后方
鸣的肚子疼,是困在心灵迷宫的疼痛信号。当他听懂身体的呐喊,为自我划清边界,疼痛的迷宫就会被光照亮——因为身体不会说谎,它只是替无法言说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出口。
案例后续:鸣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变化明显,肚子疼的频率减少很多,也敢在父母面前说出一些自己的心情。课间上厕所的实际问题也顺利解决,可以自由出去。学习成绩也有了看得见的提升。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他不担心了。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建于2007年,18年来专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团队30人,积累个案2万多个。作为洛阳市知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厌学、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及性心理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地址:洛龙区帝都国际城东区2号楼305室。
电话:63911995 18937996995
上一篇: 他们只要求我优秀,却漠视我内心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