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月(化名) 女 14岁
●采访人: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
●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孟怡敏
月长相甜美,讲话镇定自若,但情绪不稳定,动辄就崩溃大哭起来。
最近,学校举行艺术节,主持人竟不是我,而是邻班的另一名女生菲(化名),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觉得我的自信心被碾压,莫名的失落——我不再是被老师宠爱的学生,不再被学校重视,也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被同学们仰视的我了。前一阵子,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旗手也换成了菲。我觉得我的“明星”地位不保,心里惶恐不安。
我讨厌菲,是她去找老师说我太忙了,很辛苦,一些事情她可以代劳。就这样,菲打着替我分担任务的旗号,把我的位置顶替了。我心里怨她、恨她,却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也没法跟身边的同学诉苦,苦闷只能自己咽。
我很痛苦,也很焦虑,怎么看菲都不顺眼,却又忍不住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她跟同学嘻哈打闹,我觉得她很假;她去找老师,我怀疑她是去讨好巴结老师,排挤我。我安慰自己,她抢风头就让她抢呗,我该干啥干啥就是,可我总又觉得她时时刻刻都在给我使绊子。
从小到大,我一直当班长、年级大队长,学校举行各种比赛,主持人的位置一定是我的,老师夸赞我淡定从容,主持得好,同学们也羡慕我。可是,如今我觉得自己优势不再,大厦将倾。
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小学时,学习内容简单,我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能保持班里的中上等。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大,太多的知识点让我晕头转向。我害怕考试,害怕面对可怜的分数,更害怕面对冰冷的父母。
我无助地掉眼泪,爸爸呵斥我:“把眼泪憋回去,谁压力不大?你不过就是学习上的压力,我们又没有给你压力,其他的你要啥我们给啥,你已经够舒服了,还想怎样?”爸爸就像个杀伐果断的军人,几句话就吓得我大气不敢出。
我把我和菲的矛盾告诉了妈妈,妈妈却说:“你们小孩子之间哪是人际关系的矛盾呀,就是过家家而已,你不要放在心上。况且,你已经很优秀了,我为你自豪……”妈妈这么一说,我觉得我的胸口像被堵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压抑,忍不住放声痛哭:“你们根本就不爱我,也不理解我……”
妈妈一脸愁容地说:“你别哭了,小心得了抑郁症,得抑郁症的人很容易自杀,你可别犯傻啊,你要自杀,我可怎么活……”
妈妈的话让我更难过了,只有哭能让我释放内心的痛苦。我哭啊哭,直到哭得瘫软在地,有气无力。妈妈只会在一旁手足无措地说:“那你说该咋办?你让我咋办?”
原本,我希望妈妈安慰我,可她又把问题踢给了我,向我求解。唉,真让我无语!
爸妈虽然嘴上说不给我压力,可是明里暗里给我施压。
爸爸带我和朋友的家人吃饭,回家的路上会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性格也好,不会使小性子……”妈妈动不动就说,谁家的孩子考上了985、211,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我才上初二,他们这么说,不就是给我施压吗?
我一直觉得我跟爸妈不亲,有隔阂,也难怪,从小到大他们基本上没怎么带过我。
妈妈是独生女,生活能力很差,没主见。姥姥总嫌她笨手笨脚的,看不上她。我出生后,姥姥怕她照顾不好我,就一直亲自照顾我。爸爸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只在休假时才能回来。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在和爸妈一起睡,找不到姥姥,害怕得大哭起来,爸妈只好又把我送回姥姥家。
姥姥退休前是一名教师,我上小学前,姥姥教我认字、背诗,《岳阳楼记》那么长的文言文我都能熟练背诵。姥姥喜欢拉着我,让我给院里的邻居们背诵,大家都夸我是“小能人”。
姥姥很想让我当班长,她说:“当班长能脱颖而出,老师会很喜欢你。”姥姥爱干净,每天把我收拾得干净整齐,我想跟小朋友们玩,姥姥一把把我拉回来,说:“他们脏,不能跟他们玩。”我在地板上摆积木,姥姥说,不能放在地上,太脏。她给我限定的条条框框很多,让我无所适从。
如今,我不再受老师重视,学习成绩又不断下滑,跟爸妈无法沟通,交心的朋友也没有一个,我觉得我好像走投无路了,我该怎么办?
蒋庆伟,有趣、有才、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洛阳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专注心理咨询16年,积累成功个案1.8万个。
我们一般会把“懂事、听话,一切按照爸爸妈妈的安排来生活的孩子”称作“好孩子”。但是,客体关系先驱温尼科特认为,这样的孩子被称为“假自体”,俗话说就是戴着壳生活。
生命最初是最真实的,婴儿自发地表达内在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希望得到妈妈的回应与照料,这是一个“真自体”。如果妈妈因各种原因,或者对孩子的需求漠不关心,或者把孩子抛给老人,对孩子的需求不予回应,或者打压拒绝,这就是所谓“镜映失败”。
当“镜映失败”反复出现,婴儿无法得到真实需求的满足,但为了从心理上“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环境,适应养育者的喜好发展出一个假自我,去讨好取悦给自己带来食物和爱的客体。月(化名)就是一个“假自体”的代表,她是姥姥带大的,爱在外人面前表现,求赞美,讨姥姥欢心。
尽管每个人都需要一部分“假自体”去适应社会,但如果在生命早期就没有被共情、被理解、被接纳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人的“真自体”被压制,只片面发展出过于强大的“假自体”,这个人将不清楚自己的喜好、感受、需求,有一种仿佛把自己弄丢的痛苦,就如月一样。
作为父母,该如何既保护孩子的“真自体”,又能让孩子发展出一部分适应性的“假自体”?
1.当差异出现时,去觉察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
2.照顾孩子的情绪,承认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直接否认打压。
3.照顾自己的情绪,承认孩子的需求和我们有冲突时,我们的沮丧挫败。
4.接纳差异,承认孩子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个体。
5.在觉察中,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做到这些,就会防止我们陷入和孩子的权利争斗里,你的孩子也会感觉真实、自在。
通过连续的心理辅导,月逐渐认识到内心深处的需要。她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认识到她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愿望。现在,她越来越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和与人交往的愉悦,跟父母的沟通也顺畅了许多。
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建于2007年,16年来专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团队30人,积累个案2万多个。作为洛阳市知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厌学、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惧及性心理等问题的咨询服务。
地址:洛龙区帝都国际城东区2号楼305室。
电话:63911995 18937996995
上一篇: 在父母和老公编织的生活里 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